Chiang

Chiang's blog

github

思維陷阱一 思維惰性:少思考是大腦的本能

人們之所以被阻滯在問題的表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式各樣的思維陷阱。這些陷阱有的是因為理性收到了情緒的浸泡,還有的則可以歸咎於認知方式上存在的偏差。為了防止我們在思考時不知不覺掉入陷阱中,我們必須對這些陷阱進行剖析。

喜歡以最省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人的天性。而這種天性往往不自覺地將人們帶入陷阱之中。簡單來說,該陷阱指的是不經過深入思考就斷言問題的本質,或者認定眼前的問題與過去經歷的問題一樣。進而不但不能搞清楚問題的本質,還將錯誤的答案生搬硬套上去。

下文是 “思維惰性陷阱” 的常見症狀。認識並識別這些症狀的原因,有助於降低在分析問題時陷入陷阱的可能性。

症狀一:沉醉於過去的成功,看不到當前問題的變化#

例如,一家曾經在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手機製造商,可能會因為過去的成功而忽視了市場趨勢的變化。他們可能繼續生產與過去成功產品相似的手機,而沒有注意到消費者對新功能、設計或技術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沉醉於過去成功的心態,導致他們未能及時調整策略,最終失去市場競爭力。

無論什麼樣的組織,其內部往往存在一種傾向:喜歡沉醉於過去的成功,導致面對新問題時盲目自信,套用先前不合時宜的經驗。當他們發現進展不順時,往往也傾向維持既定方針,只在萬不得已時才做出改變。在如今這個環境發生著劇烈變化的時代,如果某人或某企業總是沉醉於過去的成功,很容易招致巨大的失敗。

症狀二:拿來主義,不加思考地使用標準做法、通常做法、最佳做法#

拿來主義,即不加思考地使用標準做法、通常做法或最佳做法,是思維惰性的另一種表現。這種做法忽視了每個問題的獨特性和具體情況,盲目相信業界最佳實踐、專家指導意見等,將這些方法套用在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上。這樣做可能導致解決方案與實際問題不匹配。

一個企業可能因為行業內普遍採用某種管理模式而盲目跟隨,沒有考慮到自身企業的特殊需求和文化。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甚至加劇問題,因為標準做法並不總是適用於所有情況。

症狀三:主觀臆斷,基於自己的臆想而非客觀依據下結論#

每個人對問題或多或少都有些假設或未經證實的信念來。在分析問題的本質時,倘若不能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就有可能被問題的表象牽著鼻子走。

在分析問題時,人們常常混淆因果關係和相關關係。因果關係是指一個事件(原因)導致另一個事件(結果)的發生,而相關關係則僅僅是兩個事件之間存在某種關聯,並不意味著一個事件是另一個事件的原因。

例如,統計數據顯示,冰淇淋銷量增加時,溺水事故也相應增加。正確的分析是兩者可能都與夏季溫度高相關。夏季溫度高,冰淇淋銷量便增加,同時許多人進入沒有安全員監管的江河游泳,進而導致溺水事故增加。如果從中得出冰淇淋銷售導致了溺水事故的荒謬結論。人們就會錯誤地認為減少冰淇淋銷售就能減少溺水事故。

再比如,一聽到咳嗽,人們往往就會聯想到 “感冒”,然後服用感冒藥物。的確,感冒經常會引起咳嗽。然而並不是只有感冒才能引起咳嗽,也有可能是由於過敏或其他病因。顯然,應當仔細檢查咳嗽的實際原因,對症下藥。否則症狀不僅難以消除,還可能加重。

總結#

要想避免這些思維陷阱,關鍵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同時也要學會批判性思考,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證實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保持清晰的思考,做出正確的決策。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